阅读:1493回复:0

军区学前教育“十二五”研究课题中期汇报(中)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4-09-18 13:55
三、我们的行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理论学习。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幼儿游戏理论》,首先确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幼儿建构活动就是一种游戏。
1)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看,幼儿园大部分时间要以游戏性的活动为主,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要反映幼儿近期的经验以及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是对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强调。
2)从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一日活动,体现了对幼儿教育对象年龄特征的关注,强调为幼儿提供体验游戏化的教育过程。
3)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游戏不应是孤立分割的,它要以能够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借助游戏这种幼儿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次,我们学习了《积木游戏的系列研究》
1)场地的安排
 ◆各班级合理利用活动场地(如:大一班长条走廊的利用)
◆开辟专用建构室,空间宽大,利于作品的保存和主题的丰富。
 2)材料的提供  
 材料:主要建构材料(清水积木)和辅助材料(现成的人物、动物玩具;各种社会标志;专用桌面材料和废旧材料、幼儿自制辅助物,等结合主题生成)
3)建构的主要技能
 平铺——堆高(垒高)——围合——架高——间隔——对称——辐射(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再次,学习了《幼儿园主题课程》理念
“主题”一词,意指课程的某一单元、某个时段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通过对这些中心话题的讨论,对中心话题中蕴涵的问题、现象、事件等的探究,使幼儿获得新的、整体的、联系的经验。它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一种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
成果借鉴。
研究之时,我们还实地学习了姐妹园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如:六一幼儿园关于积木建构研究的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研究成果。老师们吮吸着其中的甘露,研究的种子在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探究实践。
1)孩子的声音:老师,我们今天在建筑角玩的真是太开心啦!
背后:透出孩子的兴趣和满足
什么样的活动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带来满足?
目前在我们幼儿园的主题式建构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构活动的主题来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二是源于课程的主题、三是源于节日和重大事件的主题。幼儿对于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游戏感兴趣,愿意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因此,我们追随着幼儿,敏锐地觉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即时需要,生成有潜在价值的建构主题,把握教育契机。
如:《鼓楼广场》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南京的地标性建筑——紫峰大厦,常常成为双休日后孩子们口中议论的话题,随着该游戏前讨论的推进,游戏的呈现与现实的经验产生了嫁接,孩子们似乎兴趣越来越浓,在游戏搭建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周围生活的印象,孩子们开始了自主自助的的再现和创造性地表达生活经验的尝试与探索。我们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捕捉着搭建模块的需要,及时为他们提供图片暗示、材料支持,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孩子们在自主的游戏化化搭建中获得愉悦和成功,经验也在不断的叠加中。在这样的主题式建构游戏中幼儿“亲历”——感受、体验“生活世界”的种种生活,“亲为”——投入、参与搭建“生活世界”的各种实践,是一种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和源泉而架构的游戏内容,这样丰富而有趣的游戏就开始进行了。
再如,我们《北京天安门》主题的生成就来源于大班10月份的主题活动《我的祖国》——主题活动本身就带给了孩子们丰富的经验,正好国庆节中有孩子去了北京,后来后饶有兴趣地与同伴分享他的游记,特别对天安门城楼表现出莫大的兴趣。这一话题也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孩子们开始了对天安门城楼的话题。在讨论的基础上,好些孩子把自己在天安门前拍的照片拿来给小朋友欣赏,这样一步步地推进了孩子们的谈论,又有了比较新的认识,于是便拉开了《北京天安门》这一主题建筑活动的序幕。
再如主题建构游戏《南京奥体》就是源于我们身边重大活动中生成的最好的例子。暑假亚青会的召开让这群小家伙们兴奋不已,整天在幼儿园里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你们看,我带来了小猴子的吉祥物?”“我暑假也去奥体啦,我还看了开幕式呢!”“我也去了,我在奥体还看了游泳比赛!”……奥体对于孩子们来说,虽然很近,但孩子们平时去得不多,由于这次亚青会活动,奥体成了孩子们经常议论的话题了。于是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主题建构游戏“美丽的南京奥体”又开工了。
正是因为以上的这些游戏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就能极大的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孩子成为建构活动的主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孩子的声音:老师,我下次来要把**搭好。
背后:透出孩子们持续的兴趣、挑战的空间
    幼儿的需要是:快乐+充实+有挑战,这才是发展的需要,而且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下去。
◆推进矛盾点
自主性游戏主题产生后,幼儿受材料、兴趣、需要、经验基础以及对游戏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如在《我的幼儿园》这一主题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的幼儿园已经越来越具规模,教学楼、操场,但是矛盾点也随之而来。“幼儿园的特征不明显?”“幼儿园的大门虽然有了,但是门头的镂空雕花难以解决,”这一矛盾点出现后,孩子们想了好多办法,有用插塑拼、有直接画出来等等都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一度曾经停工了,我们为了使活动不断深入、推进。便开展了爸爸妈妈们齐上阵的办法,让孩子们回家后广泛征集建构幼儿园门头的方案,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征集方案中,这一矛盾点随之化解了,用剪纸剪下来贴在积木上,孩子们一致认同这一方案,竣工时孩子们欢呼雀跃,为他们的坚持、努力后得来的成功而高兴。因此,当矛盾点出现后,我们要及时组织孩子们积极化解,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活动反而会进入新的高潮点。
◆扩展探索点
抓住幼儿提出的问题,作为形成和丰富主题、情节,掌握新的建构方式的生长点。如在《我们的小区》游戏过程中,本来孩子们是从我家的楼房开始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产生了探究点:“为什么有些楼房是两单元,有些楼房是三单元?几幢几幢是怎么标识的?追随着孩子们提出的探究需要,我们将之作为形成和丰富游戏情节,掌握新的建构方式的生长点,定式,推进了游戏的开展,最终这一活动拓展升级为我们的小区。
◆变化游戏点
所谓变化游戏点,就是脚手架理论。给予幼儿适宜的表象提示和支持,作为他们建构水平发展的台阶和支架,在自然状态下,随机地实现多种教育价值。如:在《鼓楼广场》中孩子们搭建的紫峰大厦初现规模了,孩子们的发现又让建筑游戏的游戏点进行了变化,在搭建过程中,有些孩子提出鼓楼广场不仅有紫峰大厦,还有鼓楼公园、有大钟亭、有鼓楼转盘、甚至还有孩子提出还有停车场,鼓楼广场上还有休闲座椅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就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给予幼儿适宜的表象提示:通过图片隐性提示、请家长们带孩子参观鼓楼广场等,针对孩子的需求进行材料的支持与提供,作为他们建构水平发展的台阶和支架。不断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孩子们多元的呈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游戏的内容与情节不断递进,丰实着整个建构游戏的进程。
3)老师的声音: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们会这样搭。
背后:惊叹于孩子的能力(合作、创造、专注),与孩子共同成长
◆感叹于孩子们的创造。
一套积木的各种形状是固定的,但是幼儿所搭建筑物多种多样。在这过程中,更需要创造性地使用积木。如:在搭建《我们的小区》时大部分幼儿首选的都选择正方形、长方形及圆柱形进行搭建,这两种形状比较容易垒高,剩下来形状一般不容易用到,但孩子们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利用长条、半圆等竟然也搭出了别具一格的房屋建筑;再如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飞檐:在孩子们的手中,就有好些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活动后,老师们经常感慨说:真正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是向孩子们学习,在这里我们真的就是一个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感叹于孩子们的专注:
***在建构城墙时,左手拿一块积木紧贴着地垫上的一块积木,右手持一块积木在敲击左手上的积木,随后左手再取一块积木,又继续重复这样的动作。俨然是一名真正的建筑工人。”从这一个小小的片段中,我们看到了孩子游戏的天性,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已经忘乎所以,完完全全的把自己融入情境中,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的专注程度是我们成人无法做到的。
◆感叹于孩子们的合作:
“三位幼儿一直在合作阅江楼,一位幼儿负责来回取放材料,两名幼儿主要负责从两个方向围合搭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合作是自然形成的,他们在搭建过程中逐步的发现在这个组合中每个人的兴趣和善长点而自然形成这样的分工;同样是这位负责取材料的幼儿,在与其他幼儿组合时,他又是另一种分工。在每次不同的建构组合中,孩子们都有不同的分工合作,在不同的分工合作中,孩子们收获着不同的体验。
游客

返回顶部